白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4-27 9 0

白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1.起源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5世纪)

白族的服饰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在青铜文化时代,白族先民的服饰风格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滇文化。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长及膝;袖宽大而短,长及肘。男子腰中束带,前有一圆形带扣。男女均不着裤。有些男子着华丽披风,有些还有尾饰。女子的发髻一般垂于脑后,形如银锭状,或将髻打散,中间束带,披于背。

2.唐朝时期(公元7世纪至9世纪)

唐朝时期是白族服饰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初梁建方的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西洱河地区的白族男女都披毡,女性穿着用粗缎子做的裙子和衣服,盘髻,赤脚。这一时期的白族服饰风格开始多样化,且更加精致。

3.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元9世纪至13世纪)

白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南诏、大理国时期是白族服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南诏统一政权的出现以及十赕区内多元部落的一体化过程,使各部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逐步缩小,并最终聚合为新的民族共同体,即白族。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境内,丝纺手工业发达,凡华贵的衣服,用精丝织成的渍染朱紫色的丝绫、锦、绢缝制。由于织料精细的产品增加,刺绣十分出色,南诏、大理国王室成员,以及上层官员(清平官、大军将)及显贵的服制,皆用锦绣,外缀虎皮,灿焕异常。

4.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公元14世纪至20世纪)

元朝时期,据李京云南志略记载,白族的服饰为男子披毡,椎髻。从明代到民国时期,关于白族服饰的记载较为简单。明清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渐趋汉化,在白族女性的服饰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自明代以来,大批汉族***进入白族地区,汉装对传统的白族服饰形成冲击。清代以来,白族男子基本改穿对襟衣、宽腿裤式的标准汉装;女子服饰,花边服成为基本特色,衣服领口、袖口、襟边、下摆、裤脚均镶上花边。

5.现代时期

现代时期的白族服饰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

总的来说,白族服饰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吸收和融合周边民族文化,并在历史的积淀和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过程。同时,白族服饰也深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周围民族之间的交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