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4-27 9 0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并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它包括口头传统习语、风俗表演、民俗活动、节庆礼仪、与人文地理和自然常规有关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各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等等这些都是以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现状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教学体系、工作规范和管理方式,有效调动了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非遗保护引入了重要力量;扩大了非遗传承人才队伍,促进了非遗保护理念的社会传播;提高了传统工艺设计制作水平,改善了一批项目保护传承情况;拓展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手段和方式,推动了一批示范性项目和探索性项目。

代表性项目

中国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例如: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至今。古琴艺术在2003年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疆***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国篆刻在2009年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

教育与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获首届非遗大会典型案例提名。该基地团队成员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科技法律、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而制定。这部法律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