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制药的技术难点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4-27 16 0

抗体工程制药的技术难点

抗体工程制药的技术难点

1.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难点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具有两个独特恒定区的抗体分子,能够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类型的抗体在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结构设计难题:最早的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化学偶联或细胞融合的方式,将两个不同重链(H)和两个不同轻链(L)组合。这种方式可以产生16种不同的组合,但很难从中分离出目标组合,也就是所谓的“链交换问题”。后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组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识别位点,同时提高目标抗体的均一性和产量上。

临床前评价模型的挑战:在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适的临床前评价模型来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潜在的毒性。由于常规动物模型无法准确模拟人体内的靶点结合特性,例如靶点的表达情况、结合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使得临床前评价模型很难正确评价靶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增加了对评价靶点设计合理性的难度。

制备技术平台的挑战:双特异性抗体的开发还需要建立合适的制备技术平台。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数十种不同的技术平台,但还没有一种能够兼顾成药性、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可放大性的理想平台。此外,还需要考虑生产平台的通用性,以便能够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抗体药物。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难点

单克隆抗体(McAb)是通过将一个B淋巴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虽然单克隆抗体技术在1975年由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发明,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但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免疫原的制备:制备有效的免疫原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颗粒性抗原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蛋白质等分子量大于5000Da的生物物质,需要与载体交联后才能***动物产生高效的抗体。可溶性抗原如多糖、药物、激素、肽类等分子量小于5000Da的物质,则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通过融合经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建立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可以获得同时具有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特征的杂交瘤细胞克隆。但是,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和培养,以确保最终得到的是能够稳定分泌所需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3.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难点

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上游工艺开发(如优化培养条件和表达载体)、表达系统和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下游工艺优化(如蛋白纯化)等。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候选药、如何建立稳定的工艺、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等问题都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

候选药物的选择:在进行工艺开发之前,需要对候选药物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包括其结构、性质、作用机制等。这是建立稳定生产工艺的基础。

表达系统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和细胞株对于抗体药物的成功生产至关重要。常用的细胞有CHO、NSO、SPO和HEK293等,不同的细胞类型可能会影响抗体的质量和产量。

蛋白纯化的挑战:抗体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降解产物和多聚体产物,这些杂质会给下游工艺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去除这些杂质,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回收率,是世界各大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抗体工程制药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整个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面。这些难点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来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