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刺绣技法的历史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4-27 12 0

民族服饰刺绣技法的历史

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

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是随着蒙古民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蒙古族先民就逐渐掌握了服饰的裁剪、缝制等手工技术。到蒙古罕国和元代时期,蒙古民族服饰的传统手工艺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风格。刺绣作为缝制及装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蒙古民族整个民间手工艺增添了色彩。蒙古族服饰刺绣纹样无不包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象征性的手法与刺绣技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图案内涵特征。

商周至汉代的刺绣

民族服饰刺绣技法的历史

商周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殷墟玉人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该玉人身穿龙袍,领圈饰云雷纹,后背饰黻纹,前胸饰龙头纹,两臂饰降龙纹,两腿饰升龙纹。似目前可见最早的“黼衣绣裳”。春秋战国时期,龙凤纹绣,战国,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出土。荆州博物馆藏。此款纹样主题是龙、凤、虎,与其它鸟兽纹样和穿枝花草、藤蔓穿插结合。这类图像组合是战国时期流行纹样。罗地以其轻、薄质感与满绣的纹样的沉稳、扎实形成鲜明对比。此款绣料(绣地)为“罗”,是中国传统丝织物品种之一。

少数民族服饰刺绣技法

少数民族刺绣最早是以植物纤维纱线在自织的土布戳纱一即单色线绣,或白地兰花,或蓝地白花,粗犷质朴,富于乡上气息。现今所见各少数民族服饰多用彩绣,且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平绣流行面较广,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几层剪纸花,使所绣花卉凸出,有立体感。在黔东南的台江县施洞一带,妇女们为了突出刺绣的立体感,常常将同一纹样的剪纸作铺垫,然后在其上施针绣绘,与粤绣为突出浮雕般的艺术效果而用棉絮作底垫的方式异曲同工。辫绣主要用作袖片花、领花、肩花。纳锦绣其特点是以布料的经纬线戳针,用锁丝法锁边。堆绣又叫堆花、贴花、补花。苗家叫它“欧赶良”一即尖角衣,穿戴时不仅必须钉上银饰构成“银衣”,而且还要佩戴银冠和数量极多的手串和项圈。由于堆绣费工费时,花费又大,现在已多被各种刺绣取代。虽然少数老年妇女仍用堆绣作饰,但仅限于领花、肩花、袖花等部位,范围已大为缩小。叠绣的材料和花瓣的准备同堆绣基本一致,但铺花方法不同。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服饰刺绣技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到商周至汉代的刺绣,再到少数民族服饰刺绣技法,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这些刺绣技法不仅仅是装饰手段,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技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却在艺术和技艺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