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促进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的策略
国企改革在理论上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现实中,国企改革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包括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涉及到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国企改革,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此外,国企改革还需要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国企改革需要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包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将有助于理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涉及到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真正选出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
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国企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企改革还需要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这涉及到如何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涉及到如何在国企改革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