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繁荣,审美观念多样。唐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唐代文人画在追求形象写实性的基础上,自觉地追求内在精神意蕴。画家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追求形象的真实生动,而是开始体验形似之外的思想情感、精神气韵。这体现了唐代文人画对于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张彦远指出:“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里,他指出了精神气韵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唐代文人画注重“以形写神”,倡导“不似之似”,追求“形外形”、“画外画”,体现出画家对形象把握的主观能动性。画家们把对象的精神刻画放在第一位,为了创作需要,形体可以适当变化、夸张、简练概括,从而服从精神气质的需要。主客观完美的统一形成了建立在形象之上的精神世界。这种简约高逸的审美特征,使得唐代文人画具有平淡天真、秀润天成、孤高绝俗的特性。
唐代文人画不仅具有诗的表现性特征,而且“画”也完全被诗化了。王维的绘画艺术史以诗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美学原则的。自王维确立了文人画这一美学原则以后,宋代的苏东坡、郭若虚、米芾、米友仁、元代的倪瓒、明代的徐渭、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都把画与诗当作一回事。
中国文人画不是描,也不是画,而是写。它寓书法于画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同一。书法的流畅而放逸、豪迈而沉雄直接构成了文人画的意象美、动态美和含蓄美。所以,移志于线,画的“书”化,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王维论山水画时,开篇即云:“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尚。”运用水墨作为绘画的物质材料,使画家摒弃了对自然外在的色相热心,从而转向了自身内在本质的探索。
写意是中国文人画最独特的美学传统,“意”在于心,所以中国画乃心画也,它是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所谓“触景生情,睹物兴情”即物有所感,心有所求。
以上就是唐代文人画的一些主要审美特点,这些特点深受中国哲学思想、政治伦理观念、传统文化修养的影响,体现了唐代文人画家超凡脱俗的情怀和高雅纯正的笔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