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性实践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4-23 21 0

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性实践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产权改革。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产权问题。初期的放权让利没有真正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从1998年开始推行的“抓大放小”将部分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给非公有制投资者,真正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2003年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认定作为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脱离西方的产权理论,开始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之后,产权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速。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逐步让出在竞争性领域的主导权,从控股地位转变为参股地位,通过产权主体的国有资本管理活动替代国有企业,充分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在竞争性领域参与经营活动,提升国有资本的收益率。在重点领域的国有企业也开始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优化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性实践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前,主要围绕着管理权的范围展开,焦点集中在如何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上,这种改革并没有触动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本质矛盾,因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采取循序渐进改革的思路,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再铺开,先调整体制内的资源和权力,再推动制度创新,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长期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性转变。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避免“一刀切”。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也有针对部分国有企业的试点改革,但总体上没有分类分层,而是按照统一的模式来推进的,因此整体效率提升不明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开始出现了分类改革的实践探索。从1997年到1999年,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占38.8%,并通过破产、兼并等形式淘汰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2017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28985.9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中央企业17757.2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国有企业11228.7亿元,同比增长37.6%。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为522014.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中央企业308178.6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国有企业213836.3亿元,同比增长15.2%。在收入和利润都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利润增幅高于收入9.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比较大的好转,毫无疑问,与整个经济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经济企稳向好有着密切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毫无疑问,这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不仅进一步肯定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求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今后国有企业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但作用会进一步加大,其与民营企业的协动效应也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更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好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三是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四是如何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此,对策建议如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二要要正确处理好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既要注重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要注重引入社会资本提高效率;三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注重提高效率,又要注重维护公平;四是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注重眼前的效益,又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