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vs英格兰傲世,斯洛伐克对英格兰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10-23 12 0

当年苏联留给乌克兰那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乌克兰没有发展成为地区强国?

苏联是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和苏联比,中国的计划经济根本不能算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虽然在各个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工,但是基本上每个省都有自己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甚至每个县都有一套完整的基础的轻工业体系,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大而全、小而全。除了条条,还有块块,中央各部门并不能完全指挥和控制各地的下属单位,地方上的各个部门主要还是对当地党政机关负责。

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完全不同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从上而下完全统一计划和调配的,真正做到了全国一盘棋。比如哈萨克斯坦的功能定位就是种棉花和导弹基地,乌克兰是工业基地。但和中国不同,乌克兰的工业是依赖整个苏联的工业体系的,比如某些材料可能要在远东地区生产,哈萨克斯坦的棉花只能卖到另一些有棉纺织工业的地区。而统一协调和指挥这个体系的,就是中央计划委员会。

中国也有中央计划委员会,同样主要负责工业生产体系的规划和指挥,但这个规划和指挥相对苏联来说,要粗得多,地方上的自***要比苏联的地方政府大得多。苏联的地方政府在生产计划上基本上无权与中央讨价还价,只能全力执行,而中国的地方政府一直有和中央的计划指令讨价还价的传统。比如中央要求某个省生产多少钢铁,该省可能会叫苦,这样我们吃饭问题没有保障,能不能把指标压缩一下?这种情况在苏联基本上不存在。

斯洛伐克vs英格兰傲世,斯洛伐克对英格兰

而苏联解体之后,原来的各个加盟共和国按照在谁那里就归谁的原则,瓜分了苏联原来的工业体系,分属各个不同的***国家。但分家之后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整个苏联的工业体系分工在整个苏联范围内规划和建设的,任何一个地方离开其它地区的支持,都无法单独运转。所以,苏联解体之后不久,一些原来的加盟共和国不得不又以俄罗斯为核心,建立了独联体,就是希望能够在经济上合作。

不过,既然已经分家了,当然各个原来的加盟共和国现在的***国家,就会各有各的想法,不可能步调一致。比如有的国家规模比较小,美国或者欧洲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可以把自己从苏联分家时得到的工业体系卖给美国或者欧洲,而不愿意只和俄罗斯合作。加上俄罗斯在1990年代经济持续衰退,自保不暇,也无力照顾其它原来的小兄弟,这些小兄弟就各自找出路去了。

乌克兰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不仅包括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而且还有大量的军工企业,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这些也都按照在哪里就归哪里的原则,被分给了乌克兰,成了乌克兰的主要家当。这当然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如果乌克兰的统治阶级政治上成熟,能够好好利用,当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乌克兰却没有利用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乌克兰从分家之后就一直处在政治动荡之中。

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乌克兰独立之后,马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经济上是和俄罗斯继续抱团呢,还是逐步向欧洲靠拢?乌克兰东部比如顿巴斯、顿涅茨克是重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传统上也和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互补性更强,分家之后也仍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经济合作,而乌克兰西部则越来越倾向于加入欧盟,抱紧欧洲的大腿。这样,乌克兰在政治上就分裂成了亲俄和亲欧两个完全对立的派别。

正是在亲俄和亲欧两个方向之间的不断摇摆和拉扯,让乌克兰内部越来越分裂,这些年来一会儿是亲俄派当权,一会儿是亲欧派当权,直到最后发生所谓的革命,乌克兰的东部和西部完全分裂,亲俄的东部在俄罗斯的支持下,脱离了乌克兰政府的控制,试图独立,乌克兰政府打又打不过,也无可奈何。

经济上,同样是因为这种在两极之间的摇摆,政策缺乏连续性,苏联留下的家底也被败得差不多了。而乌克兰能够对外出口的产品中,最主要的就是军事装备,包括大型运输机、海军舰艇等。因为乌克兰继承了大量苏联时期的军工企业,技术算是比较先进的,而乌克兰经济又持续低迷,依赖武器装备出口,所以价格相对也算是价廉物美,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从乌克兰买装备。随着经济形势恶化,乌克兰逐步从卖成品发展到了卖技术、卖生产线。现在最著名的恐怕就剩下乌克兰美女了。

地区强国是那么好当的吗?再好的家底也挡不住败家子的破坏呀,咱们就不说别的,就拿苏联留给乌克兰的航母做例子,好好想想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悲剧结局。那可是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获得的一艘核动力航母啊,代号为1143.7型,使用了弹射器加滑跃甲板的布局,排水量7.5万吨,服役后就是世界上第二强的航母了,对西方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图为黑海造船厂船台上的11437.


在苏联解体后,1143.7型航母已经建成了舰体,进入了上层甲板施工阶段,横亘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巨大的建造平台上。西方将其视为巨大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但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投奔了西方,北约要是贸然炸毁这个舰体也不厚道,没有理由,于是想出来一个损招。当时,乌克兰每年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去维护没有完工的舰体,占据的船台也每年给黑海造船厂带来损失,无法招揽新的业务。

瓦良格号航母曾经是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我们的。

大家都看了表面的统计数据,忘了实际情况,乌克兰的经济条件不足以维持那么大的军队规模,乌克兰是原苏联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分家时占了一些便宜,但是没有独立成体系,解体之后对外的依赖度还是非常高,缺少许多配套企业等等,这让乌克兰工业根本就没法发展,许多部门都是被分散到别人家中,这造成了乌克兰工业体系的残缺。

这种体系不完整造成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新建几个工厂就可以了,而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这个问题俄罗斯也存在,且能在条件更好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到今天也没有能够把所有缺陷的地方补上。

在这种背景之下,乌克兰根本就没有条件维持着庞大的军工体系,军队更无法支撑。在乌克兰的建国之后,实际走了一个裁军之路,经济支持不了大军备,军队不断的裁减,也维持不了工业,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维持不了工业体系,造成自己能力下降,能力下降又反过来,无法维持工业体系。

乌克兰不可能发展一个地区强国,其经济已经不存在了。

当年苏联解体乌克兰是分得不是留下,苏联的很多先进武器和军队,还拥有世界上排行第三核武器和傲视世界的军火企业,本来如能够团结一心,过一段苦日子的话绝对可以成为除美俄之外的军事强国。但想信了美国和西方的忽悠,加上俄罗斯当时一齐实行了所谓死而后生的计划,只使国家资源全部落在那些寡头手上,国家基本上没有财力维护那些武器和核武,甚至连军费都没有办法开支。接着又相信了美国的忽悠,而俄罗斯则在旁打边鼓,说是拆了核弹头就帮他发展经济,结果是只收到少部分拆核弹的费用,核弹全部拆除成为一个无核国家,美国就什么事也不管了,在经济上一毛钱都不投入,唯有一样他们的政治家是越来越富有,而经济则越来越差。解体前是前苏联全部卫星国加盟共和国最好的经济体,现在是最差的,甚至不如中亚五个斯坦国家。军队由于没有经费,空军甚至整建制出走,其他没有出走的则靠卖装备,搞到现在曾经很有可能排在世界上排在第三的军队,连乌东民间武装都打不贏,反而给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大厦轰然倒塌,除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体之外,其他诸个加盟国也获得了诸多好处。据统计,乌克兰继承的苏联坦克就有6500多辆,包括当时较为先进的T-72、T-80,;步战车共计7500余辆;装甲运输车5000余辆,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火炮3300余门;各式样飞机共计1775架,其中主力战机包括苏-24、苏-25、苏-27、米格-29、图-22M等机型共计875架,可见其军备之多。

最为重要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一样,同样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核储备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按道理说,凭借强大的常规武器实力与核武器储备,早已经具备了区域争霸的资本,成为一方军事霸主。但是,家底雄厚的乌克兰且并没有借机的发展起来,反而越发经济疲软,一蹶不振。

乌克兰的长期低迷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其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联的确是给乌克兰留下了一大批武器装备,但是相应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手段,在苏联时期通过全国协同方可完成,但在已经肢解的苏联片区乌克兰,并不具备独立生产所有高精尖武器的能力。留下的武器越发称为了一个数字,乌克兰并没有长期发扬广大的能力。

其二,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换而言之,乌克兰国内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工业基础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乌克兰更像是“无本之物”。工业作为国家脊梁,乌克兰虽坐拥着诸多的军事武器,但却并没有相应完备的工业设施。所以在脱离苏联之后,乌克兰越发经济疲软,一度的靠出售武器来勉强度人,如辽宁舰的母本“瓦良格”号便是乌克兰出售的苏联遗产。

大英帝国是欧洲战场上抗击纳粹德国的中流砥柱吗?

感谢沙皇友邀请!

笔者个人认为,空一体友的答案一语中的,确实英国真的算不上是二战欧洲战场的中流砥柱,真正的中流砥柱只有前苏联,但英国作用也不容抹杀。

前苏联自1941年6月起,以其2500多万人的伤亡,难以准确统计的经济损失,以其极致坚强的民族意志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英勇抗击和歼灭了纳粹德国几乎包括全部精锐主力,(只差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60万虎狼之师,让其多少位能征善战,名垂战史的德军名将在他的脚下折戟沉沙,屈膝臣服。

在这场艰苦持久、可歌可泣、悲壮顽强、气贯长虹的卫国战争中,诞生了多少谢辽莎、瓦西里式的闻名于世的战斗英雄,他(她)用青春,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抵抗民族侵略的豪迈壮歌。有多少城市被在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虽已成废墟但仍威严屹立,不屈不挠。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历尽劫难去仍然英勇顽强拱卫在庄严的莫斯秆周围,从而成就了她们英雄城市的美名,传扬天下,名留青史。

在取得了这场人类战争史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卫国战争胜利后,伟大的苏联红军立即转入了对***德国的大反攻。

在这场规模更加宏大壮烈的反攻中,英勇的苏联红军以大无畏的如虹气势横扫残敌,一路势如破竹直捣狼穴,杀入***第三帝国大本营——柏林,又歼敌数百万后,迫使那个为祸世界、恶贯满盈的盗世枭雄希特勒自绝于人类,使那个曾经雄霸欧陆,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帝国彻底覆灭。

伟大的苏联人民做为二战中,欧洲战场正义同盟内的中流砥柱,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当然,英国在这场伟大的反***战争中,也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在狡猾的古德里安率领着那支铁流滚滚的虎狼之师,绕过英法苦心经营多时的马奇诺防线,闪击北欧,从侧翼攻入法国之后,迫使英国军队无耐从敦刻尔克撤出欧陆。

在法国那个软弱的维希政府慑于德军闪电攻势,可耻而又屈辱地投降之后,英国独力支撑了德军发动的不列颠空战,在希特勒的威逼利诱之下,并未步法国之后尘,仍然以一己之力顽强坚持德、意***发动的大西洋战役、北非战役。

直到美国以同盟国身份加入大西洋及北非战场,才扭转了英国的困局。在打败了隆美尔指挥下北非战场的德意军队后,转入了战略反攻,一举拿下了西西里、意大利。使意大利正义力量起义成功,推翻了墨索里尼的傀儡政府。

1944年6月6日,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军队合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霸王行动——诺曼底战役,并逐步解放了法国、北欧诸国。最后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为世界人民彻底打败***轴心国集团,建立了属于英的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