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企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中俄两国的国企改革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俄罗斯的国企改革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进行的,这种体制下,国有企业没有经济决策权和经营自***,完全是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改革前的俄罗斯经济运行靠单一的计划调节,与世界市场基本隔绝。这样的经济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俄罗斯的国企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相比之下,中国的国企改革是在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的国企改革。中国的国企改革目标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中国,国企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需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国企改革是在国家的主导下,逐步推进的。这种改革方式可以确保国企改革的方向不会偏离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
而在俄罗斯,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应该总结其经验教训。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为了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在经济上引进市场机制和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要求,通过颁布法令法规等形式,自上而下以激进的方式强制推行向资本主义转向的经济转轨。
东欧很多国家在西化的过程中,纷纷将公有制企业卖给私人,然而效果很糟,最轻的匈牙利生产能力下降20%,乌克兰最严重60%,俄罗斯也下降了51%。这引发了人们对私有企业是否更有效率的质疑。事实上,所有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并不大,现代企业生产的关键是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
在俄罗斯,法治体系的建设保障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领导人重视顶层设计,注意发挥联邦法律法规在转型中的规范作用。俄罗斯出台了诸多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大大小小、各个层面共有300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中俄两国的国企改革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体制的差异、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的建设等。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两国国企改革的进程,并对改革的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