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排球比赛规则
1、排球运动介绍
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但是现在增设了自由人,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
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
简单来说,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
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昨夜深爱这个行业的人都难眠了,大家对于中国男篮的表现也是倾述了自己的感受,而让李楠教练下课的言论也是四处喷涌,昨晚他可能才是最难熬的那一个人。
李楠教练会不会下课,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让任俊飞和可兰上,在那种慢性死亡的局势下,却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亮剑》里面的一句话,“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最晚最大的两个问题:投篮和篮板
全场投篮命中率33%,三分球21%,罚球命中率63%,告诉我怎么赢。
因为如此不堪的投篮命中率,让对手五个人疯狂的收缩内线,进攻端的球根本传不到里面,即便给得到了内线,对手就会瞬间包夹,就是赌你外线投不进,你能怎么办。
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只有射手能打破这种僵局,而中国队12人大名单之中,也就属方硕算是投手,但那两记三分(9中2)依旧不解渴,我真的想问一句,我们的投手去哪了!
李楠指导为何男篮世界杯不让任俊飞上场?信任危机?
从昨晚中国男篮经历一场溃败后,李楠成为媒体及球迷关注热点,李楠的轮转(8人)成为比赛讨论的重点话题,从李楠指导选出的12人大名单中不难发现,5名后卫、3名中锋、4名锋线,本身担心在国际赛场中对方的锋线高度、身体占据优势,而我们的锋线也具备高度和深度,然而李楠指导只信任翟晓川,甚至最后翟晓川拼到脚抽筋,也不会考虑可兰白克、任俊飞等锋线。
当初本以为选任俊飞不选沈梓杰是对的,因为任俊飞更适合这届中国男篮的打法,现在落阵地高塔战术已经不行了,如果不能适应快速的攻防转换,中国队会死得很惨。沈梓杰在国奥还是中国队的传统战术,用这种战术来打世界杯,结果还是跟以前一样,但是最终李楠根本不会让你得到任何机会。
最后连杨毅看到男篮的篮板球被委内瑞拉抢爆,当男篮队员全场站着不动体能到达极限时,李楠始终不派其他队员上场,杨毅也不禁发问:“我们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不让可兰白克、任俊飞上场?至少他们有体能,有高度,面对委内瑞拉可以在防守端有一定的贡献,在第三节我们仅差5分,当时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选择换人。”显然杨毅也认为李楠的用人存在问题,最终在家门口我们输掉了最关键的生死战,如果用词来总结昨晚的比赛,那就是:“专注、临场指挥、体能、命中率、基本功”。
李楠指导的8人轮换,如果不是因为第三节的变阵方硕的发挥,比赛可能早就打花了,打到最后也只有方硕是正常水平,有体能,李楠指导一直不曾考虑更换任骏飞、可兰白克等有体能的球员。哪怕是现场解说员一再强调,都这时候了想依靠这几个人扳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不尝试我们的可兰、任骏飞?现场看,我们的球员都跳不起来了,李楠指导依然说:“联防、战术、策略”,在体能达到极限时,这些能达到吗?除非是大罗神仙吧。
老王侃球:其实李楠之所以没有考虑让任骏飞上场,主要原因还是信任危机,李楠指导并不信任可兰、任骏飞,执教风格略显古板,并且出现问题没有考虑自身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了球员,没有任何承担责任,这种教练根本不适合担任男篮主教练。
文/隔壁老王侃球
如果球迷有不同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双击关注老王,老王感谢球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