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作为黄种人球员,曾经能够在竞争激烈的NBA联盟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在美国刮起了“林旋风”,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可惜被伤病困扰导致竞技水平下降,无情的被NBA所抛弃,最终不得不转战CBA战场。来到CBA后书豪自己的处境也没那么顺,无论是个人表现还是球队战绩都没有达到球迷的预期,受到质疑也是在所难免,主要原因除了受到本土球员的特殊照顾而享受到“外援待遇”外,书豪自己的能力下滑也是有目共睹,他的启动速度已经没那么快,投射能力也是有所失准,尤其是三分,但不管是他个人原因还是球队问题,也希望书豪能够找到自己比赛方式,尽快适应CBA的比赛节奏,带领北京队取得更好成绩,在CBA能够有个好的结局,毕竟他的故事太励志了,也是我们黄种人的骄傲,曾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NBA的美好回忆,那个曾经占据各大媒体报纸头版头条的“林疯狂”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林书豪救不了北京队。
北京队客场以86-104惨败吉林队遭遇两连败,而且是接连遭遇18分的惨败。从赛季初的被看好到现在的连续惨败,这样的北京队也体现出了他们和顶级强队的差距。
上一场比赛,北京队就在客场惨败辽宁队。那场比赛,他们以91-109输给辽宁队18分,但北京队至少还把比赛拖到了最后一节。
第三节结束时,北京队仅以67-74落后辽宁队7分。直到最后一节,随着郭艾伦完全起势,北京队才被辽宁队的一波流进攻打垮。
然而,这一场面对吉林队,北京队却在上半场就挖下了落后的大坑。在第二节单节17-34输掉17分后,进攻断电的北京队上半场就落后了12分。
比赛第三节,当北京队非但无力缩小分差,还被吉林队的姜伟泽三分投疯时,北京队想要挽救比赛已经变成不可能的事情。随着三节战罢落后21分,北京队已经很难再挽回败局。
赛季开始时,北京队的表现不是这个样子的。赛季初,他们拿到开季4连胜,那个时候的他们随着补进林书豪被广泛看好。
“团队篮球”的软肋似乎一瞬间迎刃而解。虽然随后客场输给深圳队被对手拿到赛季首胜,但开局整体战绩不错的北京队仍然被看好,尤其是在主场拿下表现同样不错的北控队后。
但事实证明,北京队和顶级强队还是有差距的,先后惨败辽宁队和吉林队就不难体现出这一点,而赛季初对手的实力不够也暂时掩盖了北京队的软肋。那么北京队的差距到底在哪呢?说到底还是在进攻。
作为团队篮球的代表球队,北京队在过去两个赛季的重建过程中找到了不错的团队化学反应,也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关于这个问题,不仅让我想起了热身赛,林书豪独得40分也无法赢球,但当他不上场后,球队就赢球了,最近两场北京队2连败(91比109输给辽宁,86比104输给吉林九台),这两场林书豪分别拿到29分6篮板5助攻4抢断,22分4篮板6助攻5抢断2盖帽,论个人数据很豪华,那么输球的原因在哪呢?
首先排除林书豪个人表现下滑,无论是赛后呈现,还是命中率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进行这两场比赛前,有球迷调侃,林书豪为了不捐那3000块钱,老是不中三分,林书豪的三分28中7,命中率仅为25%,命中率可谓低到极致,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出手大部分还是空位出手,有时反击后的弧顶也不中,比赛中林书豪不出手也被诟病,但近两场比赛中,对阵辽宁林书豪5中2,对阵吉林九台3中2,命中率回暖是肉眼可见的,同时他在防守端卖力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持,一场2抢断,一场5抢断2盖帽,这都能说明这两场的林书豪依旧很努力,并没有划水。
(1)第一点不得不提,北京首钢才刚刚开始面对比自己强的队;目前已经进行的9场比赛中,其中辽宁和吉林九台都是排名联盟前五的球队,而之前的7场比赛中,全部都是弱于北京首钢,这一点决定了北京首钢即使在落后也能慢慢控制局面,就像北京德比那场比赛一样,双方一度不分伯仲,但后续依靠个人强点慢慢的把优势打出来,但面对辽宁和吉林九台时,则没有给他们这个缓冲时间,辽宁队面对北京首钢,打出了赛季最强一战,郭艾伦完美复苏,刘志轩和赵继伟的传球盘活了全队,让北京坚持的2-3联防直接溃败,面对吉林九台,对方三分球36投17中,这都沉重的打击了北京队。
由此可见,球队的防守大策略,在面对强队时不求变是他们输球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太重视自己的节奏,用2-3联防尽量多控制篮板,多压节奏,然后依靠个人强点打优势,但近两战由于对方外线太准,导致防守策略失效。
像面对辽宁这类有内线优势,外线依旧不错的球队时,北京队执着的不变防守策略,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一般在上半场对方就可以完全适应这种防守节奏,因此下半场调整后,北京队的防守就出现了大问题,同时北京不是一支崇尚进攻的球队,在林书豪加盟后,他们更喜欢压节奏,因此往往出现,防守对对方破了后,就没有赢球的机会了。
(2)第二点就是林书豪和球队的磨合问题;就像林书豪开赛前就说了那样,想要完全融入一支队伍,那么必然要到全明星左右,也就是2,3月份,因此他们的融合度不够,也是当林书豪高得分时,其他队友却表现不太好。
从北京德比那样就可以看出,当下场,大外援汉密尔顿在场时,北京首钢往往就能打出流畅的配合,朱彦西和汉密尔顿的高低位传球,可以有效的打击对方的防守,再加上翟晓川的空接,球场上5个人都不会闲着,而当林书豪在场时,首先由于他外线不好,大部分球队在三分线不会太防他,而一旦他要起速突破,那么必定是2人上来封堵,这时球友因为融合度不高,不知道去哪跑位,当林书豪传出球后,往往只是浪费了时间,进攻还得重新组织,整个进攻过程就陷入了停滞,所以林书豪和球队的磨合还需要时间。
(3)还有一点就是随着比赛的进程,其他球队对于北京首钢的模式越来越适应;从他们的防守大策略,以及每次进攻比较传统的挡拆后,多传球来看,北京首钢最擅长的就是打反击,打阵地,因此只要对方可以尽可能提升外线命中率,那么北京的策略就全线***了。
再看对方的防守端压力,因为北京首钢的节奏偏慢,他们在防守中只要保证防住快下,站好位置,就可以一板一眼的同北京打半场进攻,并不用担心北京队强攻,或者抢攻,一般有林书豪在场时,大多会叫挡拆,然后突破到中距离传球或者倒出来重新组织(此时林书豪大概率已经被包夹),而这样北京的进攻就停滞了,这也是为何北京首钢每场比赛的得分都偏低,节奏慢是主要原因。